2024年2月水稻产业动态
2024年2月水稻产业动态
一、整体产业动态
1. 农业农村部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农业农村部2月19日印发《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三农”重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全力抓好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统筹推进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意见》提出,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打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四是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五是全链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六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七是稳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八是强化支撑保障,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2.稻谷壳高值化利用多了一条新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种植国,每年水稻产量2亿吨,加工副产品谷壳近4000万吨,其有效利用一直是个难题。近日,湖北省农科院建设的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与武汉格睿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利用谷壳制备高纯石英砂,产品纯度达到99.99%(4N)以上,为谷壳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高纯石英砂是光伏、光纤及芯片生产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当前主要从高品质石英矿中提取。由于高品质石英矿为稀缺性矿产资源,主要存在于美国、挪威、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严重制约我国光伏、光纤及芯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亟需寻求替代性资源。
水稻作为富硅作物,谷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17%~20%,如何利用谷壳中二氧化硅资源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据测算,采用本项技术,每吨谷壳可以生产150~180公斤纯度达5N的高纯石英砂,目前5N高纯石英砂市场均价20万元/吨,相当于每吨谷壳可形成2万元以上的附加值,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化前景广阔。
3.屈原管理区稻菜轮作盘活冬闲田
“晚稻收割后,我们利用冬闲农田种植有机花菜、羊肚菌246亩,再过1个多月有机花菜将上市。”屈原管理区鸿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运武介绍,由于春节前的冰冻雨雪天气,第一批羊肚菌受到影响。近期,天气回暖,第二批羊肚菌目前长势良好,即将进入采摘期。
鸿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稻菜轮作”模式,不仅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和杂草危害,还盘活了土地,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朱运武介绍,今年,有机花菜亩产将在2500公斤以上。目前,市场收购价4元一公斤,亩产值预计突破1万元。
4.我国科学家成功发现水稻耐盐关键优异新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绘制了水稻超级泛基因组群体在盐胁迫下的表达谱,并成功挖掘了新的水稻耐盐关键优异基因STG5,该研究对水稻耐盐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北京时间2月5日发表在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
科研人员构建了水稻超级泛基因组群体在正常和盐胁迫下的表达谱,系统分析了群体苗期耐盐性,评价多个耐盐性状指标,结合超级泛基因组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了多个耐盐新位点。其中,鉴定到了一个耐盐主效基因STG5,发现该基因可以显著提高日本晴品种的耐盐性,并主要参与调控Na+/K+稳态平衡,在耐盐生物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该研究为耐盐基因挖掘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将对研发和培育水稻耐盐新品种提供相关遗传资源和理论支持。
二、海南省产业动态
1.农业农村部: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家南繁硅谷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共同印发了《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对南繁硅谷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根据规划,南繁硅谷建设分为两阶段目标。到2025年,国家南繁硅谷产业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态势初步形成,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营商环境大幅优化,科技攻关成果显现,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初步建成。
到203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下的种业创新体系、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全球领先的科研院校、创新型企业、领军型人才不断聚集,种业创新质量和速度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全面建成。
2.水稻体系协办的再生稻产业发展咨询会为海南水稻提高产能建言献策
2024年2月26-28日,由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协办的再生稻产业发展咨询会在三亚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再生稻领域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商再生稻产业发展,为海南水稻提高产能建言献策。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鹏出席并讲话。他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在三亚市“稻菜轮作”种植模式基础上,就三亚再生稻栽培模式、品种选育以及再生稻机械化进行探讨,既要保证全年水稻单产的提升,又要保证稻菜全年综合效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20余位专家围绕我国种植再生稻品种、栽培技术经验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同时,就三亚再生稻品种选择、种植茬口安排、筛选适合种植品种以及减少头季稻收获时的碾压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表示,将聚焦再生稻产业发展需求,发挥体系力量筛选适合本地种植且再生能力强的水稻品种,联合攻关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力求为我省再生稻产业高效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支撑,同时助力“稻-再生稻-菜”种植模式在三亚落地生根。